高程

大國博弈下的朝鮮半島局勢,特別是朝核問題如今已成為中國周邊外交急需突破的難點。這其中,中朝這一傳統友誼關系何去何從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其走向關系到東北亞地區的穩定和中國崛起之大局。中國制定對朝政策首先需要基于對中朝關系當下性質的判斷和把握,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通過重塑中朝關系,以實現中國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找到有效解決朝核問題的鑰匙。目前的中朝關系需要結合歷史維度與當下戰略環境約束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

一、中朝關系性質再定位:走出“大哥-小弟”的思維誤區

長久以來,中國社會,包括政策界對中朝關系存在一個認識誤區,即認為朝鮮曾經是、如今依然是中國的“小弟”,這一認知同時被傳遞至國際社會。而如今,這一認識誤區不但在中國國內形成了某種對朝情緒化的政策邏輯,而且在國際社會為中國背負朝核問題帶來巨大的壓力。這種認識并不符合二戰后中朝關系的真實狀態。簡要回顧歷史,在冷戰時期,朝鮮主要是蘇聯的追隨者,冷戰結束后,朝鮮對中國并不存在事實上的安全、政治或經濟依賴關系。

二戰結束后,朝鮮一度被納入蘇聯的計劃經濟體系,蘇聯幫助朝鮮打下目前的國民經濟基礎。在二戰結束后最初30年時間里,朝鮮經濟和生活水平一直在韓國之上。后來韓國在美國主導的經濟分工鏈條中后來者居上,成為“四小龍”之一。朝鮮雖然被韓國趕超,但在蘇聯主導的經濟體系中仍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中國社會還有一句口號:到1990年北京亞運會時,北京人民的生活爭取達到平壤人民的水平。盡管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巨大,但由于中蘇關系的摩擦和破裂,中蘇朝關系并未真正理順,而彼時的朝鮮仍首先是蘇聯而不是中國的追隨者,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91年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后,葉利欽時期的俄羅斯各方面自顧不暇,而且一度試圖走向一條全面倒向西方的道路,在安全、政治和經濟領域都無力再顧及朝鮮這個邊緣利益國家。接下來第二年,也就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中國加大改革開放步伐,并開始努力融入美國和西方的國際體系,同年中韓正式建交。此后,在安全領域,中俄兩國都沒有為朝鮮提供核保護傘和常規軍事保護,并且事實上不再承諾或踐行與朝鮮之間的軍事同盟義務。蘇朝之間的同盟協定隨著蘇聯解體而自然廢止,而《中朝友好條約》第二條雖具有軍事同盟和保護性質,但事實上也已不再擁有實際約束力。經濟上,中國雖然一直為朝鮮提供糧食、能源等援助,但朝鮮經濟并不曾被納入到中國經濟體系以及世界分工體系中,朝鮮對中國沒有脆弱性依賴的經濟關系。政治上,中國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金日成和金正日政府在朝鮮清洗親華派時,中國并未保住朝鮮國內的親華力量,在張成澤被處決后,如今朝鮮國內在中朝之間能牽線搭橋、建立順暢對話的渠道已經十分有限。

綜上,冷戰結束后,朝鮮對中國沒有安全依附關系,經濟依賴相對有限,中國對朝鮮也沒有政治滲透力及與之相關的控制能力,中國目前難以迫使朝鮮政權改變其對外行為。因此,一直以來國內宣傳造成的一個誤區,即中朝關系“大哥-小弟”之說并不能客觀、真實地體現冷戰后的中朝關系性質。1991年之前,朝鮮更多是蘇聯的追隨者,而1991年之后,朝鮮是一個依附不上任何周邊大國的獨立國家。盡管朝鮮之于中國肯定不是一個靠譜的“小弟”,但中國對于朝鮮也顯然不是一個稱職的“大哥”,中朝“大哥-小弟關系說”更多只是中國社會的臆想和國際社會的誤讀。特別是在朝鮮已經事實擁核的條件下,不管中國是否愿意接受,朝鮮已經是一個有能力依據自身國內政治需求和對外利益制定政策的獨立國家,朝鮮不會圍繞中國戰略利益思考問題和制定政策。對這一層面的清醒認識,關系到我們如何看待未來的中朝關系塑造問題。

二、重塑中朝關系:那些似是而非與似非而是

在中朝關系重塑的過程中,學界和政策界存在較大的分歧,存在一些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爭論。

其一,學界和政策界爭論已久的“保朝論”和“棄朝論”事實上已是不合時宜的命題。中朝關系需要重新審視和再調整。中國應從正常國家關系的角度,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評估對方的行為和選擇自身的策略。當年中蘇關系和如今中朝關系類比,在情緒認知上有相似性。中國可以借鑒蘇聯解體后,中俄關系的理性重塑經驗。中國對朝外交需要調整心態,與朝鮮當下的交往,首先不應將重點放在維持社會主義陣營“大哥”和“小弟”的歷史血脈友誼上,而應更多建立大國和周邊獨立國家之間相互合作的關系。與之相對應,中國與朝鮮的關系互動、外交定性和對內對外宣傳領域的表述也要隨之調整。

其二,在處理對朝關系時,中國要避免情緒化導向,不要陷入以懲罰朝鮮的所謂“白眼狼”和“不聽話”行為為目的的行事邏輯,同時也要警惕中國社會將朝鮮問題意識形態化的風險,特別要防范從意識形態對朝鮮的好惡情緒出發綁架中國對朝政策。對朝鮮“白眼狼”和“不聽話”的負面情緒,是基于中國與朝鮮是“大哥”與“小弟”關系模式之上的似是而非的思維方式。中國應當接受現有約束條件,真正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塑造中朝關系,這其中尤其要避免因對朝鮮的負面情緒而輕易做出冒進的朝鮮半島戰略調整。況且,中國目前缺乏讓朝鮮圍繞中國利益制定對外戰略和影響對方核戰略的能力,因此理性對待和承認現狀基礎上重建中朝近鄰關系是當下現實的策略選擇。

其三,近年來質疑朝鮮對中國具有戰略緩沖地緣價值的觀點越來越多,盡管隨著現代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及軍事技術的進步,傳統地緣政治的教科書需要與時俱進,但目前流行的一種徹底顛覆地緣戰略視角的看法亦十分危險,即認為中國可以坐視甚至應當推進朝半島的統一進程。除非在以下兩個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中國和美國及朝韓兩國達成正式書面形式的國際條約或協議——一是朝韓兩國必須明確長白山領土主權歸屬中國,二是美軍不得越過三八線威脅中國邊境安全,否則輕言朝鮮半島統一將后患無窮。即便如此,美國的承諾可信度亦十分不可靠。中國不應忘記美國曾承諾蘇聯北約不東擴以換取蘇聯解散華約,卻在此后將北約邊境線不斷地從東歐推進到波羅地海三國,之后又試圖侵蝕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以及美國公然單邊退出美蘇(俄)兩國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之前例。

其四,中國對朝鮮的主要工作重點應從經濟援助換取政治關系穩定的舊思路,轉變為更加注重安全領域合作,特別是核安全領域的合作。中國對朝經濟援助帶來的政治收益效果不佳,而安全領域的保護更有助于重塑中朝關系。必要時,中國可考慮在核安全領域為朝鮮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中朝兩國接壤的現實,使得朝鮮核安全問題,特別是避免核事故波及我東北地區,必須成為中國周邊安全的關切點。中國在核安全領域為朝鮮提供技術支持與合作,不意味著中國承認朝鮮擁核的國際合法性,而是出于中國自身安全的必要性考量,而且中國也可以以此為契機,打破中朝關系如今的僵局。

三、朝核問題的困局:沖突的戰略目標如何排序?

核問題始終是縈繞在朝鮮半島上空的陰云,同時也是中朝關系重塑過程中無法回避的一個困局。在朝核問題上,如今中國有必要對兩個問題進行清晰的判斷:其一,朝鮮有沒有在軍事和經濟壓力下棄核的現實可能?其二,當中國在朝核問題上追求的目標彼此沖突時,該如何進行排序讓自身利益最大化?這兩個問題的判斷直接關系到中國該如何在朝核和朝半島問題上設定和理順戰略目標。

判斷朝鮮是否有棄核的可能性,我們要看朝鮮緣何擁核的邏輯,評估現有迫使朝鮮棄核的手段的效力,以及現階段已具有擁核能力的朝鮮的戰略訴求。

首先,蘇聯解體和中國與西方及韓國建交后,朝鮮安全上有強烈的焦慮感,經濟上資源貧乏又被徹底甩出國際分工體系。彼時的朝鮮政權的兩大目標是獲得對外安全保障和穩固自身統治地位,因此選擇了先軍政治,并決定發展核力量,試圖用軍事威懾撬開與美國的對話大門,獲得美國的安全承諾。如今外界更多看到的是,朝鮮發展核力量遭遇國際社會封鎖和制裁,經濟陷入惡性循環,外部政治環境惡化。但盡管如此,朝鮮發展核武是基于其自身政權統治穩定、國家安全、獨立外交等國家利益和統治集團核心利益的理性行為。在美日韓軍事同盟在東北亞現實存在的情況下,特別在薩達姆、卡扎菲等政權放棄發展核武的教訓面前,朝鮮政權對自身統治和國家對外安全的關切是其擁核的核心邏輯,這一邏輯目前難以打破。

其次,目前國際社會試圖通過經濟制裁迫使其放棄發展核武,然而從經驗上看,經濟制裁在改變一個國家對外戰略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特別涉及國家安全和統治穩定范疇時,經濟制裁壓力的效果幾乎是零。誠如普京所言,“伊拉克和利比亞的例子已讓朝鮮意識到,核威懾是唯一能保障其安全的方式。制裁無濟于事,朝鮮寧愿吃草也不會放棄核試驗?!迸c此同時,通過經濟制裁會讓朝鮮虛弱的國民經濟進一步惡化導致其政權崩潰,更是不切實際的目標。

再次,我們應動態地看待朝鮮棄核的條件和難度。在當年朝鮮處于核試驗爬坡底端的窗口期,朝鮮曾表示愿意棄核換取美國一紙《朝美和平條約》,但如今業已擁有核力量的朝鮮手中的博弈籌碼已今非昔比,其戰略訴求亦隨之發生變化。特別隨著洲際導彈和氫彈試驗的成功,朝鮮如今已經成為東北亞的獨立玩家,不可能再接受當年通過棄核交換美國安全承諾的交易。

綜上所述,一方面,作為一個為確保生存的政權,朝鮮會為保留核力量不惜一戰。另一方面,國際社會沒有除軍事打擊之外令朝鮮棄核的有效手段。如此一來,中國如今對外表述的朝鮮半島三個原則立場:朝半島無核化,朝半島不戰不亂,和平手段政治協商解決,在戰略上很難同時實現。在現實中,第一個目標和后面兩個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互沖突的。無論外交口徑如何對外進行策略表述,但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到,實際上中國做不到同時實現三個目標,這就涉及一個目標排序的問題。

中國在確定處理朝核問題的戰略目標時,應在承認現實約束條件的情況下,首先要避免出現最壞的結果,在此基礎上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坐視美國軍事打擊朝鮮核設施與核武庫有可能令中國東北部地區面臨大概率核輻射風險,甚至災難。事實上世界各國都承受不起這一代價,包括韓國和美國。因此,朝半島不戰不亂應置于實現朝半島無核化目標之上,而和平手段政治協商解決則是手段而非目標。其次,中國要爭取避免次壞的結果,以及提高自己在朝半島問題上的話語權。因此,中國實際處理朝核問題時的戰略目標應避免朝鮮倒向美國和西方,進而把矛盾焦點對準中國,以及防止中國在朝半島問題上話語權的喪失。

中國在實際處理朝核問題上,應把更多精力放在促進談判的進程中,以提高自己在東北亞地區事務的話語權。將追求戰略結果的目標設定調整為追求戰略過程,很多難題就有解決出口。比如,中國可以推動中俄朝三邊溝通機制、繼續口頭倡導六方會談機制,更可借鑒俄羅斯在敘利亞和烏克蘭問題上的處理方式,即通過介入議程,使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大玩家地位。

四、朝半島各路玩家的博弈:對手還是伙伴?

中朝雙邊關系的重塑與互動離不開朝半島各方博弈的大背景環境,而且深受其影響。這其中,明確誰是我們的博弈對手,誰是我們的合作伙伴,以及如何在策略上和戰略層面處理好與相關國家的關系,制定目標明確的政策,這將密切關系到朝半島局勢能否穩定,以及朝核問題能否被納入到積極的議程和有效的進展中。

1.以策略博弈為主的中美韓互動

中美兩國在朝半島的關系主要是以策略性博弈和溝通商議為主。中美合作處理朝半島特別是朝核問題時需要特別注意,中國不能在美國的議題、框架、節奏,特別不能在美國壓力下開啟被動合作進程,尤其不宜給國際社會這樣的認知。在目前中國難以主導朝半島議程的情況下,將與美國合作看作解決朝半島的鑰匙是一個不可取的思路。中國出于自身利益,無論是懲罰或是拉攏朝鮮,都要讓朝鮮和國際社會理解,這是中國與朝鮮之間的雙邊行為,是中朝之間的事,而不宜讓外界誤以為中國正在美國的施壓下針對朝鮮,否則會出現一個令中國陷入被動的局面:中國把仇恨拉到自己身上,讓朝鮮把矛頭和怨恨對準中國,同時卻把話語權交給美國,令朝鮮認為只有與美國建立雙邊對話才有效,這同時也會讓韓國和日本更依賴和倚重與美國的聯盟關系,其客觀結果是幫助美國主導東北亞局勢,削弱中國自身在朝半島問題上的話語權。

中國要特別警惕特朗普政府現在在朝核問題上頻繁給中國戴“高帽子”的策略,讓中國以“大哥”身份管束朝鮮,不斷逼迫中國通過切斷對朝石油通道等高壓經濟手段針對朝鮮。特朗普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是不斷給中國施壓,把中國頂向矛盾前沿;二是向朝鮮、韓國、日本和國際社會釋放信號,中國是在美國壓力下整治朝鮮;三是當中國不按照美國意愿行事時,以“管束不力”、“不積極幫助美國解決朝核問題”等借口,對中國及中國企業進行經濟脅迫。針對此,中國首先要向美國和國際社會明確,中朝之間是獨立主權國家之間的正常關系,朝鮮并非中國的附庸,中國對于朝鮮擁核行為并不負有管束義務。與此同時,中國應在朝半島問題上適度切割與美國的不對稱合作關系,中美在朝半島問題上必須以平等的身份和姿態進行策略性合作。這要求中國能夠在這一合作中占據一定主動提出議題和思路,否則中美之間在朝半島問題上沒有太多合作余地。

另一種流行的觀點是,中國應該推動和促成美朝兩國單獨談判,這是朝鮮非常希望的結果,同時也是特朗普政府未來有可能嘗試擺脫國內壓力去實踐的事情。奧巴馬民主黨政府很大程度上顧忌國內道義輿論壓力,不得不排除與朝鮮直接和談的選項,但特朗普在這一問題上顯然更加務實和具有開放性。美朝直接和談的結果會讓中國在朝半島的角色被邊緣化,甚至有可能促進朝鮮對美國的導向。因此,中國不能放棄在朝半島推動多邊和談的主動性,應當積極參與甚至引導談判進程和議題,增加自己在這一進程中的作用。

在解決朝核的問題上,中國不要高估美國的能力、決心和意愿。美國同樣沒有更好的手段和能力迫使朝鮮棄核。特別隨著洲際導彈和氫彈的試驗成功,朝鮮對美國及其盟國軍事威懾力提高,美國解決朝核問題的空間十分有限。根據核軍事專家的分析,如今朝鮮可能已初步實現核武小型化,美國很難準確定位目標并在軍事上實現一次性清除。同時鑒于韓國對于美國武力解決朝核問題的極度安全擔憂和阻撓,以及美國在韓國的數萬駐軍這些投鼠忌器的約束,美國通過武力解決朝核問題并不現實。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到,在朝半島難以實現統一的情況下,維持和適度渲染朝鮮在東北亞的安全威脅,有利于美國在該地區維持美日韓同盟關系的穩定,因此朝鮮擁核對美國并非完全不可接受的選項。

論及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聯盟體系,中國無法回避如何處理另一組與中美關系密切相關的周邊關系,即中韓關系。美國利用朝核問題,正著手在韓國部署事實上針對中俄兩國的“薩德”系統。在看待“薩德”部署問題上,中國不能對文在寅政府抱太大期望。文在寅政府不是杜特爾特式的民族主義者,在菲律賓國內擁有堅實的社會民意基礎和自主性。歷史和外交經驗一再證明,在日本和韓國的政治生態下,親華的領導人很難有立足之地,美國也不會容忍這樣的政權長期存在。文在寅政府沒有能力改變美國要在韓國部署“薩德”的決定,其更有可能的選擇是把部署“薩德”的責任推給樸瑾惠政府和軍方,但“薩德”部署的事實難以改變。中國在“薩德”問題上不能僅僅考慮與文在寅政府的關系就無所作為,這會給外界形成中國在自身重大安全關切問題上不去爭取,而過于遷就美國及其盟國的印象。但是,中國反制“薩德”部署,重點不應放在經濟制裁或變相經濟制裁韓國身上,這樣做不但不能影響結果,而且會給周邊消極的示范效應,即中國和周邊國家一有矛盾就動用經濟脅迫手段,這不利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八_德”問題的核心癥結在美國身上,是美國而非韓國要打破大國間的戰略核平衡,韓國更多是被迫接受這一結果。

中國可以考慮有效利用美國部署“薩德”一事在核軍備領域做文章。中國完全有合法性以對方破壞戰略核平衡及威脅中國安全的合理理由,修改此前過于偏重防御性的核軍備戰略,提高自身核打擊能力,建立防范“薩德”系統的導彈發射基地。事實上,中國或許已經開始這一進程,但仍需要對外明示,將這一行為及其合法性與“薩德”部署直接掛鉤,以提高自身核威懾,和展示中國保護自身安全利益的決心。這同時也是突破冷戰后核軍備領域削減核武器的國際規范對中國的束縛的一個機遇。特別特朗普上任后,如今美俄兩國都在試圖為這一國際規范松綁,中國應當利用“薩德”部署跟進。我們可以回顧,當年美國同樣以伊朗核問題為借口在波蘭、捷克部署針對俄國的反導和監測系統,俄羅斯采取的策略是借機提高了自身核打擊能力,并明確宣示在俄歐邊境部署其最先進的戰術導彈伊斯坎德爾,而不是因此針對其準盟國伊朗,也沒有因此與東歐國家關系交惡。而針對“薩德”部署,俄羅斯的應對也是利用時機重啟伊爾庫斯克東方導彈基地,并明示如果他日美俄沖突,“薩德”系統將成為俄羅斯首先打擊和清除的目標。

2.以戰略協調為主的中俄合作

在各利益攸關方中,中國應加強與俄羅斯在朝半島問題上的協調與合作。俄羅斯是中國的全球戰略協作伙伴,同時也是東北亞的區域內國家,更是朝半島問題的切實利益相關方,并且對朝鮮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鑒于朝鮮與蘇俄之間的歷史聯系與現實關系,俄羅斯是阻止朝鮮倒向美國和西方的積極力量。中國一度過于重視中美在朝半島的合作,相對忽視了與俄羅斯的戰略協調與合作,在與美國商議對朝制裁協議時,未顧忌戰略伙伴的相關利益,這也是使朝半島問題出現僵局的原因之一。

中俄兩國對朝半島局勢和朝核問題的基本判斷存在一定出入,但在朝半島的利益卻又有很大重合。俄方在判斷朝鮮棄核和美國放棄部署“薩德”系統缺乏現實可能性的情況下,似乎更傾向于默認朝鮮擁核的現實能力,并拉攏和壓制朝鮮不倒向美國,以及要確保朝半島不戰、不亂、不統的大局。俄羅斯對美國在朝半島問題上的信任低于中國,對朝鮮棄核的可能性持十分悲觀的態度,而中方此前更多寄希望美國答應和朝鮮簽訂雙邊和平條約,實現朝鮮棄核和美韓放棄部署薩德的雙重目標。盡管存在對現實認知的分歧,但中俄在朝半島的利益方向基本一致,中俄兩國在朝半島的共同利益遠多于中美之間。中國此前在處理朝核問題上,過于看重美國的作用,卻明顯低估了俄羅斯對朝鮮的實際影響力,忽視了俄羅斯在朝半島問題上可以扮演的協調角色。

由于對朝半島的基本形勢判斷存在一定區別,因此與中國將朝核問題看作美朝之間的事,并推動美朝自己去談判的態度不同,俄羅斯對朝鮮問題的主要態度是:朝鮮問題應由中俄兩國處理。俄上院國防和安全委員會主席奧澤羅夫曾表示,“對于美國表示可能對朝動武表示遺憾。這再次說明解決朝鮮問題的重任落在俄中兩國肩上?!倍砹_斯在朝半島問題上有與中國合作的意愿,因此更多考慮中俄在朝核問題上的協調,此前一直與中國面上保持表態一致,即使并不完全認同中方的判斷和解決思路。在中國兩次繞開俄羅斯與美國雙邊議定朝核問題,并試圖配合美國在朝半島的戰略考慮壓制朝鮮之后,俄羅斯對中國的戰略信任下降,中俄需要加強在朝半島問題上的溝通與協調,鞏固雙方的戰略信任關系。

中國可以考慮在現有六方會談的框架下建立并強化中俄朝的三邊對話機制。六方會談已事實上陷入僵局,美朝拒絕這一形式和平臺,韓國更認為六方會談當年是中國在幫助朝鮮拖住和欺騙美韓,對此有抵觸情緒,相比中俄朝三邊對話機制更能發揮實際作用,而且能夠充分體現中國堅持朝半島問題和平手段政治協商解決的立場,中俄對等關系也有助于中國在朝半島問題上恢復話語權。

在《中朝友好條約》繼續生效的情況下,如今朝鮮仍是中國在法理意義上唯一具有同盟性質的國家,而俄羅斯是中國對外表述中唯一接近準盟友性質的“全球戰略協作伙伴”。中國在朝半島問題上對朝鮮和對俄羅斯的態度不僅涉及到中俄和中朝雙邊關系,更關系到國際社會其他國家如何看待中國的對外戰略可信度和如何處理與準盟友性質國家的關系,這關乎到中國在周邊和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和軟實力,也會影響到其他國家是否樂于與中國建立真正的戰略合作關系、是否愿意追隨崛起中的中國的意愿和信心,并最終體現在中國“一帶一路”周邊建設的大局中。

最后,朝半島問題是中國崛起的一塊重要試金石。與臺海、南海和東海這三大影響中國崛起進程的問題相比,朝半島特別是朝核問題是中國周邊難題中目前最棘手和最容易失控的方向;處理得當,有助于提高中國在周邊的威信和話語權,處理不當,則可能導向災難的結果,打破中國崛起進程。中國在朝半島問題上需要戰略決心、定力和創新思維。

????????????????????????????????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